四重溪溫泉季

四重溪溫泉季

四重溪溫泉季
A- A A+
2024屏東四重溪溫泉季-風域半島・出湯之泉
 
最怕秋冬兩季中,颱風去後落山風。
居民習慣渾閒事,反說無風瘴氣濛。《恆春竹枝詞・胡澂》
每當秋冬交替,恆春地區總會吹起強勁的「落山風」,給這片土地帶來充滿故事的季節景觀。讓我們踏上這片風域,探索它背後的歷史與自然魅力。
 
【欲談四重溪,先講落山風】
    1895年,落山風最早記載於《恆春縣志》:「自重陽以至清明,東北大風俗謂『落山風』」,是車城、牡丹、恆春一帶對東北季風的特有稱呼。每年落山風,呼嘯之威不下颱風,吹散山林瘴氣,帶來獨特的時節風景;夏季本就多颱的恆春地區,『颱風』加上『落山風』,一年中有一半的日子要與風為伴,有趣的是,出了車城邊際,這陣風消失得無影無蹤,漫天的塵土竟好像有生命般圍繞著這片地域,風域之名,不脛而走。
    人盡皆知的是因落山風而聞名的瓊麻、洋蔥、西瓜,後起之秀有俗稱「牛杙仔」的小蘿蔔,先民用智慧跟自然協調共處,和天搶時機,跟風搏感情,但半島稱為風域,風還有別的故事,在這片土地。
    1867年,暴風吹來羅妹號,「瑯嶠十八社」躍上國際舞台,著名戲劇《斯卡羅》便是這段故事的改編;1871年,颱風造成琉球山原號漂流至八瑤灣,船上成員因語言隔閡造成衝突憾事,後引發牡丹社事件,石門古戰場便是當時的發生地點,而在久遠以前,南島民族也是乘風來到這片土地,成為原住民,這片土地,注定有太多的故事,隨風落土,逐水歸流。
     
 
四重溪接牡丹鄉,日帥豐碑立路旁,
浴罷溫泉一懷古,不禁人事感滄桑。《宿四重溪・林佛國》
 
    歷史的風帶來多元民族的碰撞,有望而生畏的戰場遺址,也造就趣味盎然的意外橫生,1895年,時值日治時期,愛泡湯的日本人在台灣很不習慣,當時人們的「洗澡」頂多是以溫水「擦拭」手腳,《臺風雜記》說「是以身體常有異臭」,所以一直很想開闢浴場,某次,日本憲兵高橋在「出湯」(四重溪古地名)發現溫泉泉眼,開設浴槽,為四重溪溫泉盛名拉開序幕,後來與關仔嶺,陽明山、北投並列台灣四大名湯;西元1933年,昭和天皇胞弟高松宮宣仁親王更曾來此度蜜月泡湯,泉質細緻不刺激,可沐浴可飲用,而四重溪因蘊藏豐富的礦物質,形成特殊的紅土,其包覆醃漬的紅仁鴨蛋,更是遠近馳名。
 
1708